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凤凰联盟!
全国咨询热线+86 7517 49544
凤凰联盟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北京力凤凰联盟下载推新能源供热
发布时间:2024-12-15 15:57浏览次数:

  “11月5日凌晨,我们开始供暖,室内温度可以达到20-22摄氏度。”近日,北京气温骤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办公室里却温暖如春。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华清鼎立物业公司技术部经理段凤华告诉记者,这一办公室所在的大楼采用“地源热泵+水蓄能+冷水机组+市政热力”耦合系统供能模式,“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还十分高效。保守来算,用1千瓦时的电量,可得到相当于4千瓦时电量所产生的热量。”

  近期,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将各类新能源供热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业农村等场景,鼓励拓展新能源供热技术在新基建等场景的应用。

  “每天一大早,我就来门口的大运河公园晨练,看着满眼的绿植,再呼吸着高浓度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心情特别舒畅。”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姜女士和记者聊天时很开心。

北京力凤凰联盟下载推新能源供热(图1)

  不止于姜女士所说的肉眼可见之“绿”,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风格简朴的建筑群地下也蕴藏着“大乾坤”。

  据段凤华介绍,这里既没有锅炉房和烟囱,也没有中央空调巨大的室外机,能量却在地下默默运转。“这里共有44公里长的管线万多组换热孔与管线汇集交错,还有两座巨型区域能源站,这些共同组成了贯穿办公区建筑群近240万平方米的‘绿色空调’,实现了办公区使用可再生能源比重达40%的目标。”

  “自2018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4个供暖季、凤凰联盟官网3个制冷季运营保障工作,系统整体运行安全稳定,可保证末端建筑室内冬季室温22-25摄氏度、夏季室温23-26摄氏度。”段凤华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北京新能源供热资源储量丰富,是全球范围内少数拥有地热资源的首都之一。北京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含延庆盆地),包括良乡、延庆等10个地热田。

  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北京市推出新能源供热支持政策以来,全市新能源供热进入快速发展期,建成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等一批示范项目。

  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新能源供热面积累计达到1.06亿平方米,每年可替代燃气约8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目前,北京市供热热源品种单一,传统能源占比较高。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局面?

  “支持新能源供热发展,构建分布式与集中式结合的多能耦合供热系统,有利于改变单一燃气供热的热源结构,推动供热系统重构,更好地保障城市供热安全。”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从长远看,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也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意见》主要包括总体要求、推动多场景应用、实现多元有序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完善政策支持、保障措施七个部分。

  谈及此次政策亮点,上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场景应用方面,新政鼓励采用浅层地源热泵、再生水(污水)源热泵、中深层地热、生物质供热、城市和工业余热利用等多种新能源供热技术,支持将各类新能源供热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业农村等场景。鼓励拓展新能源供热技术在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等新能源供热(制冷)场景的应用,支持二氧化碳制冰、氢能热电联供等新技术试点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也明确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村地区不同建筑类型适宜的新能源供热技术形式。比如,公共建筑适宜浅层地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等技术,居住建筑适宜中深层地热、绿电蓄热、生物质供热等技术。

  对此,《意见》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供热企业(项目)申请贷款贴息和优惠利率融资给予支持。此外,按照新能源供热装机情况、新能源供热新技术应用、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站建设等不同形式,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供热项目给予一定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满足新能源供热规模化发展、高质量应用的新要求。

  在发展目标上,《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30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5%以上。

  如今,在北京城市副中心0701街区保障房街区的D、F地块,一批保障房正在紧张有序施工。“这些房子交付后,供暖并非依靠常规的天然气。”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老百姓将享受到地热的温暖。”

  “作为北京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这些保障房的供热面积将超过35万平方米。”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7650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198万标准立方米天然气,对助力首都创建绿色供热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随着新能源供热规模的继续扩大,减碳效果会更加明显。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意见》提出的2030年新能源供热面积占比15%的目标顺利完成,预计到2030年可累计减少碳排放330万吨左右。”

  “11月5日凌晨,我们开始供暖,室内温度可以达到20-22摄氏度。”近日,北京气温骤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办公室里却温暖如春。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华清鼎立物业公司技术部经理段凤华告诉记者,这一办公室所在的大楼采用“地源热泵+水蓄能+冷水机组+市政热力”耦合系统供能模式,“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还十分高效。保守来算,用1千瓦时的电量,可得到相当于4千瓦时电量所产生的热量。”

  近期,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将各类新能源供热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业农村等场景,鼓励拓展新能源供热技术在新基建等场景的应用。凤凰联盟官网

  “每天一大早,我就来门口的大运河公园晨练,看着满眼的绿植,再呼吸着高浓度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心情特别舒畅。”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姜女士和记者聊天时很开心。

  不止于姜女士所说的肉眼可见之“绿”,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风格简朴的建筑群地下也蕴藏着“大乾坤”。

  据段凤华介绍,这里既没有锅炉房和烟囱,也没有中央空调巨大的室外机,能量却在地下默默运转。“这里共有44公里长的管线万多组换热孔与管线汇集交错,还有两座巨型区域能源站,这些共同组成了贯穿办公区建筑群近240万平方米的‘绿色空调’,实现了办公区使用可再生能源比重达40%的目标。”

  “自2018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4个供暖季、3个制冷季运营保障工作,系统整体运行安全稳定,可保证末端建筑室内冬季室温22-25摄氏度、夏季室温23-26摄氏度。”段凤华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北京新能源供热资源储量丰富,是全球范围内少数拥有地热资源的首都之一。北京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含延庆盆地),包括良乡、延庆等10个地热田。

  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北京市推出新能源供热支持政策以来,全市新能源供热进入快速发展期,建成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地源热泵供暖(制冷)项目等一批示范项目。

  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新能源供热面积累计达到1.06亿平方米,每年可替代燃气约8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目前,北京市供热热源品种单一,传统能源占比较高。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局面?

  “支持新能源供热发展,构建分布式与集中式结合的多能耦合供热系统,有利于改变单一燃气供热的热源结构,推动供热系统重构,更好地保障城市供热安全。”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从长远看,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也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意见》主要包括总体要求、推动多场景应用、实现多元有序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完善政策支持、保障措施七个部分。

  谈及此次政策亮点,上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场景应用方面,新政鼓励采用浅层地源热泵、再生水(污水)源热泵、中深层地热、生物质供热、城市和工业余热利用等多种新能源供热技术,支持将各类新能源供热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业农村等场景。鼓励拓展新能源供热技术在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等新能源供热(制冷)场景的应用,支持二氧化碳制冰、氢能热电联供等新技术试点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也明确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村地区不同建筑类型适宜的新能源供热技术形式。比如,公共建筑适宜浅层地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等技术,居住建筑适宜中深层地热、绿电蓄热、生物质供热等技术。

  对此,《意见》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供热企业(项目)申请贷款贴息和优惠利率融资给予支持。此外,按照新能源供热装机情况、新能源供热新技术应用、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站建设等不同形式,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供热项目给予一定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满足新能源供热规模化发展、高质量应用的新要求。

  在发展目标上,《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30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5%以上。

  如今,在北京城市副中心0701街区保障房街区的D、F地块,一批保障房正在紧张有序施工。“这些房子交付后,供暖并非依靠常规的天然气。”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老百姓将享受到地热的温暖。”

  “作为北京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这些保障房的供热面积将超过35万平方米。”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7650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198万标准立方米天然气,对助力首都创建绿色供热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随着新能源供热规模的继续扩大,减碳效果会更加明显。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意见》提出的2030年新能源供热面积占比15%的目标顺利完成,预计到2030年可累计减少碳排放330万吨左右。”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4822 97160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