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年轻人逐渐不愿把时间耗在厨房,但吃的仪式感一点不能少。想要放纵,品质与健康也看重;想要精打细算,也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预制菜、小众奶、养生饮料、天价雪糕、网红水果、罐头速食,各种饮食新品类层出不穷、价格天花板不断突破。商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刺激着年轻人挑剔的味蕾,与此同时,疫情也在无形中影响一代人的饮食消费习惯。
当下受年轻人青睐的这些新食品到底健康吗?除了颜值营养也一样抗打吗?我们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美食?澎湃号·湃客新知栏目特约优质创作者,推出《不开火的年轻人,吃得还靠谱吗?》专题,聊聊夏日年轻人的餐桌。
近日,网红熬夜水“一整根”的疯狂断货,让大家又见识了一把这届年轻人的“朋克养生哲学”。如何玩转两个极端,不得不说,这是个“典范”。超前的精神至上主义,让年轻人们轻松摆脱世俗的桎梏,在这“花花世界”里活出真我,但他们也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于是就出现了段子般的戏剧场面:熬着最长的夜,敷着最贵的面膜;喝酒泡枸杞,蹦迪带护膝……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熬夜不负命”。
生活是场玩笑,但对养生,年轻人似乎是认真的。蛋白粉、代餐奶昔、鱼油、护肝片、养生饮料……在年轻人的餐桌上,这些都不足为奇。据CBNData发布的《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57%的90后已经开始养生,其中9%的人非常注意甚至已经成为习惯。食补潮流、妆食同源,靠“吃”养生成为这届年轻人的不二法门。与此同时,因熬夜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也格外受到关注,为何熬夜无法避免,想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和财富自由一样无法实现的是睡眠自由。虽然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熬夜定义为2A类致癌因素,但在36氪发布的《2021睡眠报告》中,近半数90后12点后才入睡,00后更是登榜熬夜冠军,超半数人的睡眠受情绪和工作的被动影响,情绪压力大、电子设备诱惑、工作节奏感压迫成为熬夜的TOP3诱因。
一方面,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崛起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但光鲜靓丽的背后必定要付出辛苦,大部分的互联网从业者都难逃加班的魔咒,更有甚者还面临着创作瓶颈、追逐热点等不可抗的压力因素。由此,互联网也成为熬夜占比人数第二的行业。除此以外,广告营销、零售、媒体、教育培训等职业也在熬夜排行榜上。大部分年轻人表示,白天都被工作学习占据了生活,只有夜晚的时间才属于自己,报复性熬夜成为年轻人熬夜的最主要原因,手中电子产品更是一刷就停不下来。
另一方面,夜生活也逐渐发展为年轻人圈子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仿佛在夜里才能永获自由,夜店、酒馆、夜市甚至马路牙子,都成为年轻人释放自己的好场所。《90后消费趋势数据分析》显示,90后作为玩乐主力军,贡献了七成娱乐休闲订单。白天和黑夜,是城市的AB面,也是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两面。
但在夜晚,精神的欢愉与身体的承受往往是相背离的,熬夜、酗酒等作息不规律带来的健康问题,同样造成不容忽视的困扰。万亿需求也反向催生出新风口,熬夜食品逐渐火爆,功能场景不断被切分,无论是皮肤管理还是体重管理亦或是情绪管理都能找到对口的“补品”,“熬熬待补”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功能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2年至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47%,2020年功能食品市场规模达到454.27亿美元。在形态上,除了软糖、药剂,饮料、补剂等液态功能性食品因食用更加方便、口感更为多样也更受欢迎。除此以外,针对熬夜造成的不同问题,同样有主打特定功能的产品推出。
熬夜追剧、作息紊乱、工作压力……生活中造成睡眠障碍的因素有很多,而随着功能性食品的崛起,睡前一杯奶已经不是唯一的助眠选择,年轻人自然偏向更有针对性、看起来效果更好的助眠饮。其中,除了主要助眠成分GABA(γ-氨基丁酸)、茶叶茶氨酸外,各家还会加入其他的辅助成分,或为促进吸收发挥作用,或为调节口味,以便迎合当代年轻人喜好。
气泡水等潮流元素的融入更是将这届年轻人的朋克养生精神发挥到极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比如某新功能食品品牌推出的“无忧的解”,这款荔枝薰衣草气泡饮除添加γ-氨基丁酸、茶叶茶氨酸外,还有酪蛋白酶解物等功能原料,主打缓解焦虑、助神安眠,希望用科学配方与简单方式,解决年轻人若干场景下的棘手问题。
同样,熬夜对肝脏的损伤也成为重点关注之一。长期熬夜会让肝脏养血不足,进而影响代谢和分解毒物的功能,如果熬夜的同时再加上“857”,那肝脏所承受的负荷将超乎你的想象。由此,各种护肝饮应运而生,将中医药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年轻人的“护肝路”保驾护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熬夜造成的皮肤问题大概最让女孩们头疼,除了昂贵的外用护肤品,口服美容、妆食同源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市面上胶原蛋白饮料层出不穷,试图将皮肤管理最大化地融入日常生活中。
就连现制茶饮都加入内卷的行列,曾经风靡的珍珠奶茶早已迭代出局,取而代之的是加了养生成分的新式茶饮,凤凰联盟官网含胶原蛋白的啵啵、爆珠等小料成为最普遍使用的选项。与此同时,主打养生茶饮的门店也涌入街头,抢占年轻人养生茶第一位。
2018年成立的某新茶饮押注养生年轻化趋势,凭借次年推出的“蜂王浆熬夜水”“青汁刮油水”等迅速成为话题产品,荣登大众点评养生茶饮的代表品牌。并根据时令需求每个季节都会推出爆款产品,比如夏季主打解暑的绿豆,初秋主打润燥的小吊梨汤,秋冬主打温补的山药等,将养生贯彻到底。
除此以外,养生茶包也成为年轻人茶杯里的常客,嘬一口热茶早已不是退休老干部的专属项。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养生,都是年轻人对健康的“痴迷追逐”。但这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的养生饮料真的可以养生吗?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爱”痴狂,无形之中也会变成绿油油的“韭菜”被收割。养生饮料到底是智商税还是真有效果,想必这也是困惑广大消费者的问题所在。以“一整根”为例,虽然里面的确含有一根线年以下人工种植的小人参,滋补身体的效果自然不大。商家打着“熬夜水”的概念推出的类似产品,也不过是为了迎合年轻人“朋克养生”的需求,顺便博点流量。而从医学角度出发,肆无忌惮地熬夜,不计成本地大补本身就是相悖的,作息规律、拥有好睡眠才是最好的“养生饮料”。
至于电商平台上售卖的一些含功能性成分的饮料,仔细翻看留言和评论也会出现一些关于“避坑”的言论,主要谈到的话题还是功效不明显。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时对其抱着很强的期待性和针对性,但归根结底这些产品对身体起到的也只是辅助作用。拿助眠饮料来说,里面含有的GABA(γ-氨基丁酸)口服状态下确实可以在镇定抗焦虑、改善睡眠、调节血压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茶叶茶氨酸也可以帮助身体和精神放松使之更好的进入助眠状态,但这一切发生前提是消费者本身愿意进入睡眠状态。就像虽然你喝了护肝饮但却仍然毫无忌惮地大量饮酒一样,如果喝了助睡眠的饮料却依然睁着眼睛拼命玩手机,那自然效果不够显著,甚至是毫无效果可言。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身体本身,而非完全寄希望于这些所谓的“养生饮料”。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着重挑选的那些果蔬汁类、活菌类、低糖类饮料自然也是有利有弊。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用果蔬汁饮料代替真正的水果摄入,但两者之间并非等同的,果蔬汁类饮料是以水果和(或)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果实)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液体饮料,以橙汁为代表的浑浊型果汁中虽保留了部分果肉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但与新鲜果蔬相比仍会有部分营养损失。此外,超市货架上常见的蜂蜜柚子茶类轻口味饮料其有效成分含量微乎其微,不如在风味方面表现出彩。
在“无糖”饮料的狂潮下,此类产品已经成为消费者们不由自主的选择,但也要警惕是否是真无糖,大部分饮料为了保持口感会选择添加代糖,此处的“无糖”则是“无蔗糖”。从机理上来说,代糖可以让人感觉到甜味不引起血糖的升高,但这属于对人体代谢系统的“欺骗”,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代谢调控机制的紊乱,进而对健康造成影响。
至此也不由得发问,年轻人真的需要五花八门的“养生饮料”吗?生活总会给人们带来无形的压力,我们也确实需要找到情绪的宣泄口,但记得任何一种排解方式都需要适度适量。对年轻人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最重要,不应过分依赖“养生饮料”。其次,如果从个人健康需求或保健目的出发,也要从正确的渠道获取相对权威的医药科普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人生五光十色,生活多姿多彩,保温杯里泡枸杞,不如运动两公里。好好生活!年轻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